
有沒有試過,一邊看直播新聞,心一直翳住翳住,好像都快要哭了;又或者感到驚恐、傷心或憤怒呢?這些感覺,自去年 6 月以來,香港人絕對不陌生。
面對密集的情緒突襲,定必要小心處理,下面跟大家分享些情緒「急救」貼士:
1./ 💛 覺察當下身體的反應和情緒
生氣了,知道自己在生氣。難過了,知道自己在難過。 也留意身體的反應,眉頭、牙關和肩膀有鎖緊嗎? 胸口或喉嚨有哽著的感覺嗎?Every feeling is valid ,無需為自己的情緒反應貼上「好」與「壞」的標籤。及早察覺,比情緒累積爆煲才發現更好。
2./ 📱暫時放下手機
覺察到自己情緒不穩或不繼累積,請自己放下手機,暫停看新聞,離開讓你產生負面情緒的來源。去做點無聊事或運動吧,找朋友傾兩句或發洩下,給自己有空間冷靜和消化情緒;狂 loop 新聞不見得對事件有幫助吧。
3./ 🌬「2 比 1」深呼吸
呼氣可以啓動幫助身體放鬆和消化的「副交感神經系統」,把雙手放在肚皮上,感受深長的呼吸,呼氣時腹部微微脹起,呼氣時沉下。呼氣的長度,維持在吸氣的兩倍,例如:吸氣數「1-2-」、呼氣數「1-2-3-4-」,適應了可以加長至「吸 4 呼 8」。
4./ 🧘🏻♀️放鬆肌肉
身體放鬆,也有助心情放鬆。但很多時候,身體不由你使喚,其中一個有效方法,是用力把全個人收緊 7 至 10 秒,捉緊拳頭、面、手腳和肚,然後突然放鬆,利用這個反差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;或者逐個部位做。有試過做 plank 你會懂,用力 hold 住再 hold 住,時間夠了終於可以放下的一剎,呼,鬆晒。
5./ 🛌 冥想或瞓覺
如果你有冥想習慣,那當然好。但對於容易焦慮亦無冥想經驗的人,需要點時間學習和適應冥想的狀態,合上眼、坐定定,可能讓他們更不安。簡單點,休息吧!睡得足頭腦都清醒啲,瞓醒再算。瞓唔著,躺著做第4點,然後一直做第 3 點,也可助眠。
🧘🏻♀️ 如果你有瑜伽式子的認識,做點 grounding practice 也不錯。
咦,一個瑜伽式子都沒有介紹,也算瑜伽療癒?覺知、放下、呼吸和冥想,也是瑜伽練習啊。
記住,急救是應一時之急,如果已經發展至長期情緒受影響(例如連續一、兩星期)還需及早正視和救助。
Leave a Reply